首页 装修知识 建材知识 家具知识 家居知识 电器知识 实时讯息 家电百科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美俄关系:“峰回路转”还是“点到为止”?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8 06:24:00    

近年来,俄乌冲突持续牵动国际局势,深刻影响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作为世界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大国,美国与俄罗斯的关系在这一背景下备受关注。近期,美俄围绕俄乌冲突的博弈呈现新动向,特朗普政府上台后试图通过谈判推动停火,释放缓和信号。

然而,和平前景依然充满不确定性,双方在核心利益上的分歧难以弥合。美俄关系究竟是“峰回路转”,迎来新的合作契机,还是“点到为止”,仅限于战术性妥协?对此,中国始终秉持客观公正立场,呼吁通过对话协商化解矛盾,为世界和平与稳定注入正能量。

美俄互动再起,和平曙光仍远

特朗普上台后,其外交政策展现出与前任政府的明显差异,试图通过与俄罗斯的直接谈判寻求冲突的“体面”解决方案。据俄罗斯“今日俄罗斯”网站近日披露,特朗普派遣亲信史蒂夫·威特科夫秘密前往莫斯科,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进行了长达5个小时的会谈,探讨双方“重新接触”的可能性。普京明确表态:和平必须建立在恢复伊斯坦布尔协议、乌克兰领土让步及东欧安全架构重新安排等基础之上。与此同时,特朗普所主张的则是“冻结冲突”以保全面子,即让乌克兰事实上丧失部分领土但保留政府、军队与外交自主性。

这场彼此盘算的“交易”表面上是冲突解决方案的探讨,实则暴露了西方阵营内部对俄乌局势日益增长的战略疲劳感。美国国内围绕继续援助乌克兰的争议加剧,欧洲亦显现出援助意愿下降的趋势。在这种背景下,特朗普“和平交易”的设想并非偶然,而是一种“止损”思维的体现。

然而,正如中国政府所一贯强调的,真正实现和平不能靠权宜之计,也不能靠地缘政治博弈。“劝和促谈”应是各方的共同责任,而不是以一国利益为中心、牺牲他国主权为代价的权谋策略。

特朗普的“交易思维”难掩战略自利

从特朗普的表态看,其政策目标是在不损害美国全球领导地位的前提下,摆脱俄乌冲突的战略负担。他提出的所谓“和平方案”,本质是其一贯“交易型政治哲学”的延伸。他关心的并非冲突各方的公义与和平,而是如何在2024年美国大选前后,以“解决乌克兰问题”的外交突破为资本,为其竞选加分,进而重塑其作为“谈判高手”的人设。

这是一种典型的“美国中心主义”逻辑。在这种逻辑下,和平是否公正并不重要,关键是如何让美国看上去“赢了”。为此,他甚至愿意牺牲乌克兰的部分利益,换取普京在某些象征性问题上的让步;他也可能向欧洲盟友施压,要求其接受美俄之间的“协议”结果。

然而,乌克兰及其欧洲盟友对任何涉及领土让步的协议均持强硬态度,美国国内政治压力也限制了特朗普的回旋空间。俄罗斯则利用军事优势和外交主动性,试图将谈判拉回以美俄为主导的轨道,排除乌克兰及欧洲的干扰。

从俄罗斯方面看,普京对于“交易”的兴趣不在于形式上的协议,而在于实质上的“胜利”:乌克兰被迫接受其设定的条件,西方承认其在乌行动的“合理性”,乃至对俄罗斯解除部分制裁。在普京看来,这不仅有助于提振国内士气,更有利于打击西方主导的“全球主义秩序”。在俄方看来,特朗普更可能成为“可交易”的对象,因为他较拜登更少道义包袱,也更重视现实利益。

美俄双方的博弈呈现出微妙平衡。一方面,双方均不愿看到冲突全面升级,特朗普威胁对俄实施更严厉制裁,俄罗斯则以军事攻势作为回应筹码;另一方面,双方在核心问题上互不妥协,导致谈判陷入僵局。正如俄罗斯国家研究型高等经济大学世界经济与国际政治学院院长阿纳斯塔西娅·利哈乔娃在俄罗斯《概况》杂志网站撰文分析的,所谓美俄关系的“蜜月”缺乏现实基础,军事、经济、意识形态领域的结构性矛盾决定了双方难以重回深度合作。

在这场美俄的“交易剧”中,乌克兰的声音被日渐边缘化。其主权、安全和发展权正被当作大国间“讨价还价”的筹码。从特朗普的方案到普京的底线,没有哪一方真正把乌克兰人民的长远利益放在首位。

这暴露了一个令人警醒的现实:所谓西方民主制度的“价值同盟”,在关键时刻往往优先考虑本国政治需要,而非真正的道义责任。当欧洲对乌克兰的援助显现疲态,美国更倾向以最低成本“脱身”时,乌克兰的命运就变得愈发不可控。

美俄关系的困境与出路

美俄关系的复杂性源于双方在全球秩序中的角色定位。美国以维护其全球霸权为目标,将俄罗斯视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通过北约扩张和制裁政策对其进行遏制。俄罗斯则以维护国家安全和地区影响力为优先,寻求打破西方主导的单极格局。俄乌冲突进一步加剧了双方的战略对立,克里米亚和乌东地区的归属问题成为难以逾越的红线。

经济领域同样是美俄关系的重要制约因素。特朗普政府有意通过经济合作缓解对俄制裁,但美俄贸易额在全球经济中的占比微乎其微,双方缺乏深厚的经济互补性。

此外,意识形态的分歧进一步加深了美俄之间的裂痕。美国推崇的“自由民主”模式与俄罗斯强调的“主权民主”理念格格不入,双方在全球治理、文化交流等领域缺乏共识。这种全方位的对立使得美俄关系难以实现根本性改善。

展望未来,美俄关系及俄乌冲突的走向可能呈现以下几种情景:

一是维持现状,冲突低强度延续。若美俄无法在核心问题上达成一致,俄乌冲突可能进入“冻结”状态,类似冷战时期的局部对峙。俄罗斯将继续巩固在乌东地区的控制,美国则通过经济制裁和军事援助维持对乌克兰的支持。

二是有限妥协,短期停火达成。在内外压力下,特朗普可能推动美俄达成临时协议,促成俄乌停火。然而,这种停火协议可能仅限于战术性安排,难以解决领土和安全保障等根本性问题。协议的脆弱性意味着冲突随时可能重燃。

三是局势失控,冲突全面升级。若谈判彻底破裂,俄罗斯可能加大军事攻势,试图通过战场胜利迫使乌克兰妥协。美国则可能面临是否进一步介入的抉择。这种情景将对全球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增加大国直接冲突的风险。

无论哪种情景,和平的实现都需要各方摒弃零和思维,真正以对话取代对抗。中国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为解决俄乌冲突提供了重要启示。

当前,美俄之间的“互动”仍充满变数。所谓“和解信号”更多体现的是战略博弈中的阶段性调整,而非根本性的态度转变。乌克兰危机的走向,也不取决于某一位政治人物的一时意愿,而取决于国际社会能否真正凝聚合力、形成共识。

美俄关系能否“峰回路转”,抑或仅是“点到为止”,取决于双方能否超越冷战思维,真正以全球和平为己任。世界需要和平者,而不是操盘者;需要共赢者,而不是下注者。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袁野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5月08日 07版

来源:中国青年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