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为更好推动代表依法履职、发挥作用,来自成都市、南充市、攀枝花市、泸州市等地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前往南充市高坪区白塔街道人大代表之家、顺庆区西巷文化商业街等点位进行调研,同时,四川省人大代表工作会议在南充市召开,四川各市州在会上积极交流人大代表工作的经验和做法。
线上+线下家站融合
让民意表达突破“时空限制”
代表家站是畅通民意、汇聚民智的重要载体。位于南充市高坪区的白塔街道人大代表之家,目前共有30名市、区人大代表驻“家”开展活动,联系服务街道的11个社区和20万余名群众,是高坪区“家站”融合发展的缩影。

“每周星期五,是代表之家的固定‘接待日’,人大代表轮流接待群众。”高坪区人大代表工委主任彭希梦告诉记者,白塔街道的代表,主要是教师、医生、社区干部和志愿者等,除了固定“接待日”,平时则由联络员、社区书记杨帆代表常驻接待,保证群众随时来,都有代表、能办事,“近期,大家向代表反映的金水岸小区地下室渗水问题、江山丽景小区化粪池等问题已经得到解决,还有一些问题正在抓紧落实,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流程、处理进度都会进行公开。”
“家站”融合,不仅在线下,数字赋能还能让民意表达突破“时空限制”。
“在高坪区,每一名代表的基本信息、履职承诺都会进行公开。针对代表本职工作忙、群众不方便随时联系的问题,我们为每一位代表安排了专属二维码,群众扫码即可进入‘码上见代表’掌上家站找代表,大大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彭希梦介绍,“下一步,我们还在思考将12345等平台的民意数据也联通过来,方便代表更全面了解群众关心什么,找准人大监督及代表履职切入点。”
一组数据是,去年以来,代表在白塔街道人大代表之家开展议事交流、接待群众、视察调研、托管陪护等活动,收集群众意见建议70多条,提出高质量建议27条。
“除此之外,代表们还收集和反映了许多群众‘大智慧’,征求了《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条例》《南充物业管理条例》等立法意见;同时代表们也提出建议,促成了区政府开发建设医养康综合体、发展‘嘉陵江大草原’露营经济、建设农贸市场等一大批利发展、便民生的实事落地。”彭希梦说。
“家站”入驻文化商业街
推动招商率增加50%
在南充市顺庆区的西巷文化商业街,青瓦白墙、镂空木窗,明清时期的民居风格与潮流店铺招牌相映成趣。这里从前是一座典型的“城中村”,如今摇身一变成为文化地标、网红打卡地,这些变化的背后,则与人大代表工作密切相关。

“西巷开街运营之初,就存在交通不便、定位不准、人气不旺等问题。”顺庆区人大机关工作人员许渟婷介绍,2023年,顺庆区人大常委会定点帮扶西巷,选取了法律、经济、文旅、高校等方面专业代表“对口”进“站”,试点打造西巷“代表联络站”,推行代表小组活动“项目化”,提升商业街区“烟火气”。
“在交通方面,通过市区人大代表联动,协调了公交公司开通直达线路、增设‘西巷’站点,方便市民出行,还在主要路口设置了交通指示牌;同时帮助西巷找准定位,推动‘星光夜市’建成落地。”许渟婷说,“此前,代表们了解到夜市摊贩缺少证照无法挂网经营,还协调市监局等部门解决商户办证难题,帮助星光夜市38家商户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
一组数据是,对比开街之初,如今的西巷人流量得到大幅提升,招商率增加了50%、达95%,产值翻了一番,西巷成为区域最具潜力的“夜经济”商圈,实现了“华丽转身”。
南充市还建立了民生实事票决制工作模式,“随着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区外生源不断流入,群众都非常期待扩建或新建城区学校,加之城市建设也需要功能性补短,于是我们全票票决出了陈寿小学建设。”嘉陵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青海兵表示,目前,陈寿小学已有在职教师35名,在校学生近500名。

除了教育,医疗也是群众热切关注的领域。近年来,南充市的国、省、市三级人大代表多次呼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落地南充,2023年7月,南充市成功牵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获批建设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在四川,各级人大正积极推动代表履职“沉下去”,让群众获得感“提上来”,用接地气的创新实践,让代表履职融入生活场景,让民主实践“活”起来。
红星新闻记者 吕佳羽 摄影报道
编辑 陈怡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