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装修知识 建材知识 家具知识 家居知识 电器知识 实时讯息 家电百科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指尖上的千年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3 09:04:00    

游客沉浸式体验非遗制作。本报记者 陶然 摄

5月20日午后,西宁市新宁广场的非遗体验馆内热闹非凡,距离热贡艺术体验活动开始还有半小时,体验馆内已坐满了人。

当西宁丝毛挂毯制作技艺市级非遗传承人杨韶鹏走上讲台时,此起彼伏的快门声与孩童的欢呼声瞬间点燃现场。这位临时“跨界”的唐卡体验指导老师,目光扫过满场期待的面孔,手中的盲盒轻轻碰撞出清脆声响:“今天我们特意准备了八款蕴含吉祥寓意的唐卡盲盒,有宝莲、智慧剑、火焰、佛手莲等,每款图案都是热贡画师的经典纹样,看看大家和哪款有缘?”话音未落,大家已经迫不及待,座位间响起兴奋的窃窃私语。

随后,30多个盲盒被随机分发。

“妈妈!我抽到佛手莲了!”7岁的桃桃举着材料包蹦跳起来,她身旁的母亲胡玲正仔细整理画笔和颜料,这对母女已是当日“二刷”非遗体验馆,上午刚在河湟剪纸体验活动中完成“哪吒图”,此刻又被唐卡绚丽的色彩吸引。“我们母女俩可是非遗体验活动的常客了!”胡玲看着认真描画的女儿,眼里满是笑意,“听说下午要画唐卡,这小家伙比我还积极!”

活动从杨韶鹏的讲解展开。他手拿一幅唐卡作品,配合精心制作的PPT,讲述唐卡的千年历史:“传统唐卡从制布、胶矾处理到矿物颜料研磨,至少要半年时间。”他举起手中简化后的画布,“但今天,我们的非遗体验活动就是让大家感受最精彩的上色环节。”

当第一支画笔蘸上颜料,体验馆里响起沙沙的上色声。夏小青对着手中火焰的纹样犯了难,她总觉得自己的配色不够好看。“原以为涂色像填色一样简单”,她擦掉第三次失误的笔触,“现在才明白,每道线条的弧度、每种色彩的过渡,都是热贡艺人毕生的修炼。”一旁的指导老师李文颖手把手调整她的握笔姿势:“别急,唐卡讲究‘心随笔走’,慢下来才能找到韵律。”

两小时的体验里,非遗传承的创新巧思随处可见。盲盒中配备了画布、笔、颜料等基础工具,以及装裱画框,一套完整的材料;现场每5个人就有一名指导老师贴身教学,确保零基础的人也能完成一幅专业配色的作品。

活动尾声,桃桃举着装裱好的唐卡奔向杨韶鹏:“老师,你看我画的漂不漂亮?”杨韶鹏摸着孩子的头感慨:“去年我们位于西宁市湟中区的非遗小院接待了3000多名游客,其中2000多名都是外地游客,有个香港学员体验制作唐卡后,捧着作品在塔尔寺前拍照发朋友圈。这让我坚信,非遗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能握在手里的温度。”

黄昏渐近,体验馆外仍有游客徘徊,询问明天活动的详情。胡玲母女带着两幅作品准备离开,桃桃突然转身对工作人员说:“明天我还想来做河湟香包!”这句童言让在场的人相视而笑,或许这就是沉浸式非遗体验的魔力,当指尖触碰千年技艺的刹那,文化传承的种子已悄然生根。在这个拆掉“传统”盲盒的下午,非遗不再是教科书上的词条,而是化作每个人心中跃动的色彩,在时代的画布上,晕染出新的篇章。

编辑:刘海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