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装修知识 建材知识 家具知识 家居知识 电器知识 实时讯息 家电百科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山东省优秀“巾帼调解员”牛海晴:用心织就和谐网 用情温暖邻里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2 18:18:00    

大众网记者 赵菲菲 东营报道

在康居社区拉菲公馆小区,居民们总能看到一个笑容温暖、步履匆匆的身影——网格员牛海晴。这位刚刚荣获山东省优秀“巾帼调解员”称号的基层工作者,用6年时光在7栋楼、274户居民的网格里,织就了一张充满温度的“和谐网”。从家长里短到物业纠纷,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与坚韧,将新时代“枫桥经验”书写在社区治理的每一天。

微笑调解:春风化雨润邻里

“她一笑,我这气就消了一半!”居民王大爷的话道出了牛海晴的调解秘诀。2019年刚接手拉菲公馆小区时,这个新建社区邻里陌生、矛盾频发。她给自己定下“脸色要好看、腿勤快、手能干”的工作准则,用“见面三分笑”打开居民心门。去年冬天,5号楼的李阿姨因楼上孩子跑跳声多次投诉未果,准备“以噪制噪”。牛海晴没有简单劝阻,而是连续三天在不同时段到两家“蹲点”,用手机分贝仪记录数据。调解时,她向小李夫妻讲述了王大爷老两口的身体状况,以及噪音对他们生活的严重影响,“远亲不如近邻,大家都是邻居,互相体谅才能住得舒心。”小李夫妻听后连连点头,表示以后一定多注意,还主动提出给王大爷家买隔音耳塞,并去楼下道歉。一场可能升级的邻里战,在她春风化雨般的调解中化为温情互动,这样的案例在牛海晴的工作日志里记了满满三大本。

“三步调解法”:巧手解开家庭千千结

家庭纷争宛如纠结的毛线团,强行拉扯易导致断裂,必须耐心地一一解开。“三步调解法”正是牛海晴在处理多起家庭矛盾案例后总结出的“秘诀”。

今年3月,一对90后夫妇在小区因育儿观念不合与经济负担问题提出离婚。牛海晴连续三日拜访,充当“倾听者”,在倾听阶段扮演“树洞”角色。她为双方送上热茶,耐心聆听他们的不满与责备,注意每一个细节,并用眼神和点头来表达支持,使夫妇感到被尊重。当他们情绪稍微平复后,牛海晴从各自立场出发,重述他们所面临的困境和内心的焦虑,让他们感到被理解。待双方情绪稳定后,牛海晴引导他们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牛海晴的调解努力下,这对夫妇最终和解。她的“三步调解法”成功解决许多家庭矛盾,确保了家庭的和谐稳定。

法律+温度:破解物业治理难题

“调解不能只当和事佬,更要守住法律底线。”牛海晴的办公桌上,各种法律法规相关书籍被翻得卷了边,重点条款都用荧光笔做了标记。除了自学,她还积极参加司法局组织的物业纠纷调解培训,并在线上完成了“社区矛盾纠纷化解”系列课程。

“调解并非模糊处理,而应在法律框架内寻找最佳解决方案。”这是牛海晴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刘大爷在小区内拥有两套一楼带庭院的住宅。最近,他打算出售其中一套空置的房屋,却被告知需要补缴物业费,这让刘大爷非常生气,逢人便抱怨物业未尽管理职责却还要收费。牛海晴得知此事后,主动找到刘大爷,向他解释了相关条款,并联系了物业工作人员,一同前往刘大爷家检查损坏情况,同时强调物业应承担起管理与维护的责任。随后,牛海晴提出了一个减免物业费的折中方案,在牛海晴的调解下,双方最终都同意了这个方案,刘大爷缴纳了物业费,脸上也终于露出了笑容。

巾帼力量: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牛海晴就像一场及时的春雨,用她的实际行动滋润了人们的心田,赢得了居民们的一致认可和赞赏。她在日常工作中不仅尽职尽责,还积极主动地组织了一支由志愿者组成的“红色老兵”支援服务队。这支队伍致力于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便民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小修小补、政策宣传、矛盾调解等。他们以新时代的“枫桥经验”为行动指南,致力于化解基层矛盾,促进社区和谐稳定。

“荣誉既是责任,更是前行的动力。这枚奖章不是终点,而是服务居民的新起点。”站在挂满居民笑脸的“幸福墙”前,牛海晴目光坚定而温柔。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墙面上,每一张笑脸背后都有一个温暖的故事。这位80后网格员用6年时光,将“枫桥经验”的种子播撒在274户居民的心田,让“小事不出网格,矛盾化解在基层”的治理理念,在这片0.5平方公里的网格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