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交大一附院儿科门诊,医生为一名儿童做检查。 资料图片
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中国宣传主题定为“保障母婴健康 呵护祖国未来”。记者从陕西省卫生健康委了解到,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妇女儿童工作,围绕母婴安全与儿童健康出台系列惠民政策,扎实推进优化生育政策落地,全力促进妇女儿童健康发展。
建成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133个
目前,陕西省建成省市县三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137个、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133个,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网络覆盖全省,形成以省级为核心、市级为枢纽、县级为基础,功能完备、技术精湛、运转畅通的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转诊体系。
全省落实落细母婴安全保障五项管理制度,实行孕产妇 “五色” 分级管理,落实高危妊娠专人专管。稳步提升基层产儿科服务能力。自2020年起,累计对510名基层产科医师、94名基层新生儿医师开展培训。
另外,陕西省在全国率先实施分娩友好服务提升行动,积极推广椎管内分娩镇痛、导乐分娩和陪伴分娩;省财政专项列支资金,建立 7 个省级分娩友好服务培训基地,2025年培训将覆盖全省所有助产机构。目前,全省 306 家助产机构均能提供分娩友好服务。
全省累计救助各类出生缺陷患儿3917人
在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方面,陕西省积极推进一级预防,连续4年开展 “9・12预防出生缺陷日主题活动”。卫健、民政部门联合推行婚姻登记与健康教育一站式服务,2015年至2024年,共为489万人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为341万育龄妇女免费发放叶酸。
陕西省聚焦严重多发、技术成熟、预后良好、费用可控的重点病种,建立了覆盖全省的产前筛查和新生儿服务筛查制度,免费筛查服务机构覆盖全省所有市县;设立省级产前诊断中心、新生儿遗传病诊断中心、听力障碍诊治中心和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机构、儿童苯丙酮尿症定点救治机构,全面夯实出生缺陷防治管理职责。
此外,陕西省联合多部门,将出生缺陷防治政策与民政救助、医保报销、康复救助政策有机衔接。在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的支持下开展出生缺陷救助项目,全省累计救助各类出生缺陷患儿3917人,发放救助金4052.91万元。自2019年起,陕西连续开展9期为期3个月的中长期培训,共计培训950余名技术骨干,积极打造技术优良的产前超声检查专业人才队伍。
全省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持续下降
据介绍,陕西全省的孕产妇死亡率从2015年的14.5/10万下降到2024年的6.05/10万,婴儿死亡率从2015年的6.75‰下降到2024年的 2.25‰,保持持续下降趋势,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位于西部前列。免费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全面可及,全省产前筛查率达98.89%,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达95.49%,新生儿听力筛查率达99.35%,累计受益孕产妇新生儿700余万人次,早发现、早治疗降低了残疾发生风险,极大减轻了家庭社会养育负担。
陕西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将继续实施母婴安全行动提升计划,积极落实“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及为民服务实事项目,助力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
来源:西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