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4月14日《遂宁日报》04版
供销合作社的发展历程中,孕育了具有自身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文化精神。从革命战争年代的“南区精神”,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扁担精神”“背篓精神”,再到改革开放后的新时代供销精神,这些精神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在遂宁市领导干部大讲堂第十五期上,市供销社理事会主任马英以“传承供销精神践行服务宗旨”为主题,聚焦“扁担精神”与“背篓精神”,探讨如何将其运用到供销社的具体工作中,以传承供销精神,践行服务宗旨。

蓬溪县文井镇供销社开展机器插秧服务。
传承供销精神
勇担历史使命
马英的分享从供销合作社的历史渊源开始。供销合作社在革命战争年代铸就了献身革命、不畏艰难、勇于奉献的“南区精神”,在新中国成立后创造了艰苦奋斗、勤俭办社、心系群众、诚实守信的“扁担精神”和“背篓精神”。这些精神是供销合作社的宝贵财富,也是推动供销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动力。

大英县社有企业裕农农资公司开展旱育秧。
“一根扁担两个篓,翻山越岭,走村串乡,为群众送货上门,他们用艰辛与汗水踏出了一条服务‘三农’的阳光大道……”谈及“扁担精神”,马英讲述了以刘荣升为代表的山西省浮山县寨圪塔供销合作社、河南省林州市石板岩供销合作社人的感人故事。他们用扁担担起了工业品和农副产品相互置换的“纽带”。
“身背背篓,翻山越岭,为分散居住的村民送货上门……”马英还以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供销合作社黄山店分销店为例,讲述了王砚香等供销合作社职工背着背篓、挑着扁担走乡串村上门服务的故事。他们吃大苦、耐大劳、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成为供销合作社人一代又一代传承的“背篓精神”。

蓬溪县芝溪供销社开展农资送货下乡。
无论是“扁担精神”还是“背篓精神”,都是供销合作社人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独特文化精神。这些精神不仅体现在他们的艰苦创业和无私奉献中,更体现在他们始终坚守为农服务的宗旨上。新时代供销精神的核心就是“为农、诚信、创业、合作”,这也是供销合作社人始终不变的初心和使命。
践行服务宗旨
不忘为农初心
巩固农资供应主渠道作用,积极拓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时代供销合作社人将“扁担精神”中的送货上门服务延伸到田间地头,满足农民群众多样化需求。推动特色农产品品牌培育,利用“背篓精神”中的勤劳智慧,挖掘农产品价值,助力农民增收;推进基层社高质量发展,全面推动“三社”融合发展,以“扁担精神”为引领,加强基层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强化宗旨意识,以“背篓精神”为指导,深入群众,了解群众需求;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强化正风肃纪,以“扁担精神”的自律自强,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持续弘扬供销文化,筑牢安全生产底线,以“背篓精神”的责任感,确保供销合作事业稳健前行。

蓬溪县文井镇供销社打造“村落香”大米品牌。
2024年,遂宁市供销社在优化体制机制、扛牢主责主业、夯实基层基础、聚焦流通主业、坚持守正创新及落实从严治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通过抓好重点改革任务落实、贯彻落实《四川省供销合作社条例》、优化完善机构职能职责等措施,供销综合改革稳步推进。通过持续巩固农资供应主渠道作用、积极拓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抓好特色农产品品牌培育等措施,为农服务优势充分彰显。

大英县玉峰镇供销社开展无人机飞防服务。
供销精神是供销合作社的根和魂,是推动供销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动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遂宁供销合作社人将继续把“扁担精神”“背篓精神”融入供销工作中。聚焦主题主线,持续推动供销综合改革;聚焦乡村振兴,持续推动综合平台建设;聚焦固本强基,持续推进基层组织建设;紧扣攻坚破难,持续推动社有企业发展;紧扣从严治社,持续推动供销社自身建设。继续传承和发扬“为农、诚信、创业、合作”的新时代供销精神,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贡献遂宁供销力量。
(全媒体记者 李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