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诺

不仅仅是创新药,低迷数年的院外医药赛道也正重新成为公募基金卡位时代的新机会。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随着关税因素促使内需消费成为公募基金二季度挖掘股票的核心考量,叠加院外医药市场复苏,今年四月底开始,易方达、广发、华夏、平安基金等多家头部公募基金频频调研各大连锁药店上市公司,甚至有非医药的A股基金经理将十大重仓股席位几乎一半都安排在连锁药店赛道上,凸显出闭店潮强弩之末时,基金经理已嗅到行业见底反转的机遇。
与A股基金经理策略相互呼应的是,虽然日本也在经历药店闭店潮,但今年一季度开始有全球著名的基金产品在日本市场重仓四只连锁药店股票并大幅度获利,多个重仓中国连锁药店的A股基金经理则解释核心逻辑是挖掘该赛道行业反转的可能性,并关注该赛道在经营场景中逐步增加慢病管理、宠物经济、保健品、药妆甚至彩票等多元化业务带来的天花板突破机会。
闭店潮强弩之末,公募重新审视连锁药店赛道
在经历连续两年的闭店潮后,公募基金眼中的院外医药行业正迎来底部的战略性机会。
“连锁药店未来十年的需求是十分强劲的,消费支出场景可能不仅仅是用户进店买药,过去两年的关店潮会促使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从而强化和增厚行业龙头的份额占有率和业绩表现。”华南地区一位重仓医药流通赛道的基金经理告诉券商中国记者,连锁药店纷纷进入存量市场整合阶段,这对优秀的市场龙头是难得的一次机遇,并且连锁药店未来的商业模式可能逐步与新经济、新消费甚至宠物经济、慢病管理相互融合。
据中康数据预测,2024年全国零售药店关店数量约3.9万家,闭店率达到5.7%,其中仅A股六大连锁上市公司在2024年关闭的直营药店数量就超过2300家,这对许多基金经理从连锁药店赛道中获利构成了显著的障碍,在过去两年间,公募基金的筹码不断地从包括连锁药店等医药流通赛道中撤出。
公募基金经理于美股市场也在观察着连锁药店闭店潮的现象,QDII基金甚至已完全清仓美股连锁药店巨头沃尔格林公司,短短两年半时间,沃尔格林公司的股价跌幅截至2025年5月初已接近80%,这家市值已跌破100亿美元的美国连锁药店巨头,计划从2025年到2027年间的三年内关闭1200家门店,截至今年3月末,公募QDII基金产品已完全撤离该股。
那么,从基金重仓股的角度分析看,到底是谁抢走了药店的生意?显而易见的是,抢走药店生意并且迫使上市公司们缩减药店数量的原因是连锁药店自身的疯狂扩张门店导致市场饱和度太高,2017年到2024年,全国药店的数量从47.2万家蹿到了70万家,在美国市场也大致因为同样疯狂的药店扩张行为。
与此同时,新兴的线上互联网购药平台也显著冲击了线下连锁药店的生意经。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多只A股基金产品卖出线下连锁药店,南下港股转而重仓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的现象,即反映出基金经理对互联网购药平台蚕食连锁药店实体利益的考量。以前海开源基金旗下的沪港深主题精选产品为例,该基金在今年3月末将阿里健康首次列入前十大重仓股名单,同时,京东健康也是该基金的核心重仓股,这只非医药基金将多只互联网购药平台纳入核心股票池,反映出基金经理对院外医药赛道的潜在机会思考。
院外医药市场回暖,基金经理嗅到触底时机
席卷中国、日本和美国等全球市场的药店闭店潮,在逆向策略基金经理看来则更多的是机会大于风险,反映出行业出清带来的集中度上升趋势。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尽管刚刚经历2024年的闭店潮,但在今年第一季度末,基金经理对连锁药店的逆向布局策略显著提升,广发基金、鹏华基金、富国基金、博时基金等头部公募纷纷出动旗下多只基金产品逆向买入线下连锁药店巨头,尤其是许多重仓连锁药店赛道的基金产品尚且不是医药主题基金产品。
以广发基金公司旗下的广发创新驱动灵活基金截至2025年3月末的持仓为例,连锁药店几乎成为这只基金产品持仓最大的赛道,基金经理杨定光在今年3月末将A股连锁药店大参林作为该基金的第一大重仓股,单只股票的持仓占比即在该基金仓位中接近8%,与此同时,该基金还在第三大重仓股席位上安排另一只连锁药店巨头益丰药房,也意味着该基金持仓最大的三只股票有两只都是连锁药店。
更有基金经理将一半席位安排在连锁药店赛道,以明星基金经理万民远管理的一只产品为例,其在该产品的前十大重仓股中涵盖的连锁药店股包括一心堂、健之佳、固生堂、健民集团等,这种大比例逆向买入连锁药店的姿态,凸显出公募对赛道触底的嗅觉。
值得一提的是,以连锁药店为核心买家客户的移动互联网上市公司药师帮也曾在过去两年多时间备受行业拖累,其过去两年多时间内股价下跌高达80%,截至2024年末,药师帮APP平台客户包括49.1万家药店以及33万家基层医疗机构。从今年第一季度行业的逐步复苏开始,药师帮披露的年度业绩首次实现盈利增长,从另一逻辑凸显出连锁药店赛道的回归。
5月7日晚间,药师帮在港股发布公告显示,公司根据2024年股份回购授权,首次回购合共30万股股份,总代价约210.4万港元,平均每股7.0147港元,所回购股份将被注销。公司拟于2025年10月31日前动用最多1亿港元于公开市场回购公司股份。公司管理层也同步增持公司股份以提振市场信心,执行董事陈飞于4月连续增持50万股(约316.7万港元),持股比例升至1.14%。
海外基金押注药店,公募密集调研买入
事实上,海外基金也在各种挖掘全球各地的连锁药店赛道机会,而在中国市场,自市场4月中旬开始加入关税因素后,公募基金的调研和买入方向就有点不一样了。
“4月份之前的市场操作中,大家还是很关注出海逻辑,这类公司的业绩增长很好,股价当然也是高高在上,关税之后的市场则是关注内需主导逻辑,尤其是机构抛售压力不大的赛道”深圳地区一家公募基金的研究主管认为,当前公募更加关注业绩来自内需消费型的品种,尽管这些品种的业绩并没有展现出高增长,但由于此类品种在过去几年跌幅巨大,所以在关税因素暴露风险后,此类几乎没有获利盘的品种在走势却看起来更稳健。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在4月29日即有易方达基金、鑫元基金、嘉实基金、华宝基金等集体调研A股连锁巨头益丰药房,同一日,国联基金公司还对另一连锁药店上市公司国药一致进行调研,而在四月中旬,包括平安基金、长城基金、华夏基金、广发基金、大成基金等公募集体调研连锁药店巨头健民集团。
公募基金经理对连锁药店的逆向兴趣,或与国际上知名基金经理对药店逆向买入的不谋而合。今年以来,管理规模达30亿美元的Orbis国际股票基金中,日本股票占比已从去年底的10%激增至24%,推动该基金今年以来收益率达16%,超越99%的全球非美股基金,值得一提的是,这只全球著名的基金产品在业绩排名上获胜的核心策略是押注闭店潮中的连锁药房,具体选股策略是将4%的资金重仓日本的连锁药店行业,重仓买入鹤羽控股、Sundrug、杉木控股和Welcia四家日本连锁药房。
“我们通过研究日本的连锁药店可以发现,药店的应用场景可能与老龄化趋势下的慢病管理、咨询、宠物经济、超市、药妆、医用化妆品等新经济逐步融合,并且许多A股的连锁药店已经开始了经营的多元化,比如有的连锁药店上市公司在店内经营彩票业务、提供慢病管理服务都凸显出药店未来应用场景打破天花板的趋势和机遇”华南地区一位医药主题基金经理认为,应用场景多元化和店内数字化以及叠加AI人工智能,可能使得线下连锁药店成为新经济的流量入口。
上述国内基金和海外基金的策略信息,暗含着在老龄化大背景下,拥有独特线下流量优势的连锁药店在多元化经营的背景下,可能成为新经济中极具独特商业价值的长青物种。
看好院外医药赛道反转,基金挖掘行业低估机遇
基金经理对包括连锁药店等院外医药市场的投资机遇,大多落实在连锁药店等院外医药行业反转这一重大基本面变化上,尤其是新消费内需火爆的当下环境。
重仓连锁药店的融通远见价值基金经理万民远认为,看好老龄化背景下需求刚性的医药、内需复苏相关的消费为代表具备全球竞争优势产业和以AI等为代表的科技进步领域的投资机会,A股和港股市场整体都处在底部区域,且与全球主流权益资产相比,中国资产整体估值性价比凸显,关税升级背景下,后续若扩内需等政策持续发力,经济复苏的态势和信心有望强化,且中国经济有望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进入高质量增长阶段。
安信基金池陈森认为,2025年一季度的院外医药市场略有复苏,中小连锁药店关店数量继续增加,但考虑到今年3月底召开的优化集采座谈会,判断医药政策有望迎来拐点,可以给提供优质产品、服务的企业更好的发展空间,预计医药行业将延续缓慢复苏态势,在一些细分领域可以期待拐点出现和底部反转的机会。
广发创新驱动基金经理杨定光也解释了他重仓连锁药店的核心逻辑,他强调在今年第一季度期间兑现了部分获利较好的强势股,加配了部分价值相对低估的成长股。后续操作会继续坚持细分行业龙头的均衡配置,重点配置具备反转可能性的药房连锁等细分赛道,持续坚持价值投资的复利理念,围绕具备核心竞争力和中长期成长空间估值相对合理的公司进行投资,尤其是会继续重点关注龙头集中度快速提升的药房连锁等新消费领域的行业反转机会。
责编:杨喻程
排版:刘珺宇
校对:冉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