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莽莽昆仑山区乍暖还寒,2400多名石油物探工人顶风冒沙,攀爬绝壁,在人迹罕至的昆仑山中为祖国找油找气。

三维物探被形容为给地球做“CT”,物探工人实施模拟地震,采集地震波数据,帮助科研人员“看清”地下岩层结构,从而判断地下哪里埋藏有石油或者天然气。
中国石油东方物探塔里木物探分公司承担的塔里木油田普西三维项目位于叶城县的昆仑山区,于今年3月份开始启动。
普西三维项目工区最高海拔3200米,山体最大落差700多米。

从今年3月开始,中国石油东方物探塔里木物探分公司2170队2400多名物探工人,挺进昆仑山中。测量、钻井、放线、采集,不管崇山峻岭,不管坡陡沟深,每个工序都要趟一遭。

测量员王子剑已经从事物探工作13年。他2020年也曾在这片工区做过二维物探项目。
王子剑参与的物探项目已经有20多个,每年都要在野外工作六七个月。

在山区做物探,每打完一口井,就要把钻井设备搬到下一个地方。普西三维项目设计采集炮数69120炮,也就是要打69000多口井。这些总重近1吨的“铁家伙”即使在平地里搬来搬去也十分费劲儿,更别提那些深沟陡坎儿了。

为了保证地质资料质量,按照物探技术参数要求,每个井位相隔50米,桩号位置误差不能超过一米。
常规山地钻机每台总重八九百公斤,拆分之后最重一个单件100多公斤,再加上钻杆和油料、水,以往都需要工人扛着抬着一步步在山里攀爬。今年2170队对山地钻做了一个改进,极大地减轻了重量。

今年,普西三维项目还引进了直升机和无人机。大件装备上山用直升机,小件装备用无人机来吊装,极大减轻了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直升机驾驶员和无人机手也成了工人们心里最可爱的人。
直升机飞行员易湘民从事山地物探吊装作业已经6年了。

无人机吊装手方庆海今年第一次在山区从事物探作业,与他熟悉的植保作业来说,山区的无人机吊装操作难度更高。
为了更好地操作飞机,方庆海每次都要爬到山体的高处。这对他来说,属于全新的挑战。

山高人为峰,科技装备来助力。今年,2170队还引进了新型的节点采集设备。

昆仑山山高崖陡,海拔高、天气变化剧烈,却阻挡不住物探人建功西部的决心和步伐。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