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们在街上看谁不顺眼,就抓走枪毙。”日前,在石家庄市赵县前大章乡冯家庄村一个宁静的小院里,96岁的抗战老兵李二混提起当年日军的暴行,声音依然沉重。
儿时,日寇铁蹄踏碎了李二混的家乡,他亲眼看着朝夕相处的乡邻倒在血泊中,同伴的哭喊被枪炮声淹没,仇恨在心底生根发芽,“不能在家里受日本人这个气,就得出去抗战,豁出命跟他们干。”
1944年5月,15岁的李二混穿上军装,成为冀中军区44区队的一名卫生员。他整日背着药箱穿梭在炮火中,为战士们包扎伤口、送水喂药,十几岁的肩膀曾一次扛起两名伤员,手上的血渍整天都洗不干净。
作为卫生员,李二混见过了太多触目惊心的伤情:“有战士的腿被炸掉一半,这么重的伤,也只是简单上药,用纱布包裹。当时药品种类不多,绷带也是洗了蒸了再循环使用。”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胜利的消息终于穿透硝烟传来。
“1945年8月的一天,指导员紧急召开全体会,说日本投降了,胜利了,有的战士当场就哭了,那是太高兴了。”李二混回忆,那天,战士们有人抹眼泪,有人放声大笑,大家鼓掌欢呼,掌声混着哭声、笑声响了很久很久。
80年过去,曾经的少年如今已白发苍苍,李二混坐在自家院落里眺望远方,仿佛还能听到那天的欢呼声,“我这一辈子没白活,打过日本鬼子,这就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