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装修知识 建材知识 家具知识 家居知识 电器知识 实时讯息 家电百科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猜猜看,哪些专业是就业“香饽饽”?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3 15:57:00    

当前,正值高考填志愿阶段

选对专业不仅关乎学习方向

更与职业发展、人生轨迹紧密相连


近日,教育数据咨询和评估机构麦可思发布2025年版就业蓝皮书,揭晓了备受瞩目的2025年高职绿牌专业名单,包括铁道机车运用与维护、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化工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专业上榜“绿牌专业”。

这些专业独特在哪儿?

为何会成为就业“绩优股”?

一起来看!



高职绿牌专业榜揭晓

工科或成赢家

2025年版就业蓝皮书对众多专业进行综合评估,划分出“红黄绿牌”专业类别。其中的“绿牌专业”是指就业落实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高,且市场需求增长的专业,堪称就业市场的“绩优股”。

2025年高职绿牌专业主要从事哪些行业?

铁道机车运用与维护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的是列车司机、机车检修工作,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的是化工厂系统操作工作,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等,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毕业生则主要从事汽车电子工程技术等工作。

从职业流向可以看出,这些高职绿牌专业,紧密围绕国家战略与产业升级需求,形成了对先进制造业、现代交通体系及绿色经济的全方位支撑。

回顾近五年高职绿牌专业榜单,铁道机车专业4次上榜;应用化工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铁道工程技术均3次入选;工业机器人技术、铁道机车运用与维护则是首次进入榜单。

从就业质量来看,这些绿牌专业同样表现亮眼。2025年的高职绿牌专业均跻身高职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前30名。以2024届毕业生为例,铁道机车运用与维护专业平均月收入达5926元,就业满意度为85%,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84%,分别在高职主要专业中位列第1、第7、第7位;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平均月收入5481元,工作与专业相关度81%,在高职主要专业中分别排名第13、第9位,强劲的就业竞争力可见一斑。




研究数据凸显哪些就业导向?

新乡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原淑慧指出,研究数据所体现的高职绿牌专业就业导向,核心在于紧贴国家战略,契合产业升级需求。例如新能源汽车技术,响应“双碳”目标,覆盖电池研发、充电桩运维等产业链环节。工业机器人技术,作为智能制造车间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技术,应用于汽车、电子、物流等领域。

原淑慧谈及,当前上榜的高职绿牌专业,恰巧与该校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专业不谋而合。她坦言,目前这些专业均是就业市场的“香饽饽”,“当前数据显示,我校毕业生在电力系统运维、工业机器人集成、新能源汽车电控等热门岗位供不应求,起薪普遍达到5500—6500元,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8%以上。”

在原淑慧看来,毕业生若想在就业市场占据优势,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还须具备突出的数字化应用能力。“以工业机器人专业学生为例,需同时具备机械装配和编程调试能力。新能源汽车专业学生,则要精通电池管理系统和智能诊断技术,这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此外,深度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等创新模式,能够将工业互联网、绿色制造等前沿技术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原淑慧认为,学校应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多个实训基地和定向培养班,确保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随着智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新能源产业的持续扩张,这些特色专业的就业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助力学生实现‘入学即就业、毕业即高薪’的培养目标。”原淑慧说。



高考志愿怎么填?

切勿盲目追求“高薪”“热门”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王少华就专业选择问题为考生提供了针对性建议。

他认为,考生首先要深入了解自己,提高专业适配度。不妨问问自己,对哪些领域怀有持续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哪些学科能让自己心甘情愿投入时间和精力?避免仅仅因为薪资高、专业“热”或他人期望而盲目选择。

“正确认识自己的性格、特长和爱好也至关重要。”王少华进一步解答道,相对来说,外向型性格的学生可能更适合管理、传媒等需要大量沟通交流的专业,而内向钻研型性格的学生或许更偏好科研、计算机等研究或技术类专业。同时,应思考目标专业是否与自己的特长和爱好相契合,因为只有真正热爱,才能支撑自己克服学业上的重重困难,在职业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同时,考生要结合自身分数和院校实力进行选择。在分数允许的范围内,优先考虑目标专业实力强、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资源丰富的院校。“因为同一专业在不同院校的培养方向和优势可能存在较大差异。”王少华补充道。

此外,还需理性看待专业的就业前景与发展空间,做好充分的信息搜集与分析工作,全面了解专业的培养方向、行业发展趋势、就业领域、平均薪酬水平和深造路径。

“薪酬重要,但不能仅仅以薪酬作为唯一标准。”王少华说,选对专业在某种程度上等于赢在未来,所以我们既要关注国家战略需求和朝阳产业,也要明白“热门”专业并非一成不变,关键在于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才能稳居就业C位。

来自大河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