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7月1日,大批游客到苏州博物馆参观游览、避暑纳凉,感受文化的魅力。图/IC photo
在2025年这个火热的暑期,属于银发群体的旅行热情同样升温。据全国老龄委调查显示,我国每年的老年旅游人数已占到全国旅游总人数的20%以上,老年旅游群体逐渐成为旅游市场的重要力量,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和多样化的旅游需求。
不同于年轻游客的“走马观花”或“特种兵式旅游”,也不同于亲子家庭的“全程紧凑”,银发旅人更追求一种“慢、稳、安”的状态:天气舒适、交通便捷、节奏不快,旅游体验中要有文化、有温度……总之要养生。
这一代老年人越来越倾向于选择“旅行+疗养”的复合式度假方式。他们不会被打卡景点所左右,也不热衷于社交平台的拍照挑战,他们在意的是:这座城市好不好住,能不能放心吃,有没有公园绿地可以散步,有没有文化展览能慢慢看,有没有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活动可以参与。而这一切,恰恰是很多中小型宜居城市的特长所在。
本次报告对不同类型人群的城市匹配推荐,主要结合城市在自媒体平台上的评论内容,同时结合城市与旅行相关的数据维度,包括城市咖啡、奶茶饮品门店等休闲数据,城市公园、绿地以及城市近五年平均气温等环境数据,博物馆及图书馆等文化数据,城市航班高铁及高德交通相关指数等交通数据,消费能力系数、酒店性价比系数等消费数据,并通过PCA(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等方式,为不同人群在暑期的旅游出行推荐相关城市。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样本城市中并不包括诸如三亚、丽江,以及早已走红的典型网红城市,如洛阳、淄博等城市。因此,本文未将这些城市放在推荐之列。

这些城市让银发族“来了就不想走”
基于聚类分析,我们发现兰州、苏州、昆明、贵阳、宁波、大连、厦门等城市,正在成为越来越多银发族心中的理想暑期驻留地。这些城市或许没有最火的打卡点,但却有最适合长期停留的生活质地。
比如昆明和贵阳,一个被称为“春城”,一个自带“避暑之都”的称号,夏季均温比南方大城市低出五至八摄氏度。对于老年人而言,不开空调、睡得安稳,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实在的旅行幸福感来源。而这些城市的自然节奏也普遍较缓,没有夜里喧闹的噪音,也没有无序的人潮,日常步行、早起晨练、街边喝茶,几乎就是旅行中的日常延伸。

2025年7月2日,贵州贵阳,花溪区青岩古镇为明清两代军事重镇。图/IC photo
再如兰州和宁波,这两座城市在高德地图的交通便捷度排名中位居前列,公交系统友好、步行环境良好,为银发旅人提供了省心的日常出行选择。兰州夏季干燥凉爽,不潮不闷;而宁波则以沿海城市的自然风和老街风情为银发旅人构建出一个适合“看风景+过日子”的混合体验。它们都是那种可以“来了就不想急着走”的城市。
而对于那些文化素养较高、偏好人文探索的银发游客,比如苏州等地,则以其精致的园林、茶馆、书院式空间赢得了他们的青睐。在这里,旅行不再是一场奔波,而是一种“人在画中行”的沉浸。很多旅行团也开始尝试在这些城市开设“退休生活体验营”——每天一场昆曲,一段园林游,一次慢餐,一本书或一场讲座,让旅程的节奏与生活自然融合。
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银发群体已经从“短途出游”转向“长住避暑”。沿海城市大连同样因为夏季凉爽的海风和整洁的城市环境成为银发族理想的度假地,不少老年旅游团每年七八月间云集于此享受海滨度假。
2025年的银发旅行市场,已经不再是“夕阳红跟团游”的旧模板,而是更趋向自由、分层、有文化、有温度的新形式。在这个越来越强调体验感与生活感的旅行时代,银发旅人不是“落后群体”,而是正在用他们的时间与智慧,定义另一种更温和、更深沉的旅游美学。他们的出行选择,其实也是一座城市“是否真正宜居”的最好证明。
文/郑伟彬
编辑/肖隆平
校对/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