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八项规定“一子落”,党的建设“满盘活”。“中央八项规定堤坝是好不容易筑起的,一定要倍加珍惜,不断巡堤检修、培土加固”,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掷地有声。化风成俗需要时间,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是冲刺跑,而是马拉松。我们要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持之以恒加固中央八项规定堤坝。
中央八项规定是改进作风的切入口和动员令。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调查研究、办公用房、公款消费、铺张浪费等问题一项一项抓、一个一个治,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推动党风政风清明、社风民风清朗,重塑了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2024年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94.9%的受访群众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彻落实成效表示肯定。作风建设成效有目共睹,但“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容易隐形变异、反弹回潮。比如,有的作风顽疾花样翻新,躲进“青纱帐”、玩起“障眼法”,成为干群之间的“隔离带”、高质量发展的“拦路虎”。在决胜“十四五”的重要节点上,党员干部要聚焦主题,注重实效,一体推进学查改,确保学有质量、查有力度、改有成效。
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散一尺。落实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需要有扎实的理论武装。要通过个人自学、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吃透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做到思想上真重视、真警醒、真自觉。创新学习方式,结合党史学,从延安整风运动到新时代作风建设,把握一脉相承的精神密码;结合案例学,通过剖析违规吃喝等典型问题,明辨是非界限;结合岗位学,针对不同领域梳理容易出现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风险点。唯有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融入日常、内化为价值追求,始终绷紧思想弦,念好“紧箍咒”,才能在诱惑面前稳得住心神,在利益面前守得住底线。
党员干部生活作风的蜕变,往往是从吃喝等看似小事的地方开始的。“堤溃蚁孔,气泄针芒”,这句古训就是强调防微杜渐的重要性。习近平同志曾在《之江新语》中写道:“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能够反映人品,反映作风。”党员干部要严格对照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刻认识小与大的辩证关系,主动“照镜子”自查。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运用纪检监察、巡视巡察、审计监督、群众举报等多种途径“地毯式”巡检,既要查找违规吃喝、公款旅游、变相送礼等显性问题,也要关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隐形变异问题,从源头上发现“蚁穴”“蝇巢”,防止“小问题”变成“大窟窿”。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对于查摆出的问题,要坚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整治什么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下大气力解决‘四风’问题,不能虎头蛇尾,不能搞成‘半拉子工程’,更不能搞形式走过场。”这要求我们剑指问题靶心,注重“当下改”和“长久立”相贯通,针对问题产生的根源,完善相关制度规定,防止问题反弹回潮。通过制定清单量化改、直面群众开门改、跟踪问效闭环改,坚决刹住贪风腐气、官风傲气、惰风暮气,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和评判,促进真改、实改、改到位,真正以群众“点赞量”检验整改“含金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央八项规定不是五年、十年的规定,而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新征程上,面对各种风险挑战,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尤为重要。党员干部要通过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在学中思、查中改、改中进,以过硬作风振奋精神、激扬斗志、树好形象、赢得民心,推动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 人民日报 》( 2025年04月23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