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装修知识 建材知识 家具知识 家居知识 电器知识 实时讯息 家电百科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南方观察|“山西姥爷”来这里打卡,龙华凭啥又“出圈”?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22:17:00    

4月3日下午,在全中国最大的智能立体书库前,看到最高速度可达180公里/小时的自动堆垛机穿梭在钢架之间,“山西姥爷”王朝珠忍不住感叹:“ 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这么震撼的图书馆!深圳可以说是文化人的城市、高科技的城市,非常震撼!

此番游历深圳,爱读书的王朝珠一早就将深圳图书馆(北馆)列为了目的地。亲身游览这座“魔法图书馆”后,“姥爷”还留下了三幅墨宝,将被深圳图书馆(北馆)珍藏

实际上,从“魔法图书馆”被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向全球推介出圈,到逢年过节,深圳北站万众瞩目的无人机表演,作为许多深圳文化“新现象”的“发源地”,龙华正悄然改写人们对这座工业大区的刻板印象。

十年前,若问龙华人“去哪看展”,答案多半是“坐地铁去福田”。而今,这片土地的文化叙事已无需假手他人:

与深圳图书馆北馆一路之隔的深圳美术馆(新馆),盐田千春的首展刷爆了深圳人的朋友圈;大浪“闺蜜秀”的T台延伸到街头,普通人走起猫步不逊模特,生动诠释“人人可时尚”;每年的“龙华百局杯”,总有“棋迷”起个大早,“围观”围棋大师们现场对局……

探寻龙华的成长历程,深圳北站周边建设热火朝天,引来无数心怀梦想的奋斗青年;川流不息的观澜河承载着浓厚人文故事,记录了一代代人的奋斗历程;高精尖的产业不断在此汇聚,智能化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这里虽是深圳的产业大区,但工业的硬核基因并未吞噬文化生长的空间,反而提供了独特的养分。

本土无人机企业大漠大用代码绘就的“中国龙”,早已占据了龙华节日庆祝的夜空;来深追寻梦想的艺术家,用百米“哪吒”涂鸦点亮了一座城中村;政社共建的城市书房,为每一个步履匆匆的行者,提供静下心来读一本书的场域。

城市学家芒福德曾说,“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实际上,城市不仅是文化容器,其自身就是文化的体现。在龙华,文化是多元的,城市特色和传统文化在这方天地凝聚,历史过往、情感记忆和现代魅力在此相织交融。

就拿深圳“四大古墟”——观澜古墟来说。挂满传统版画的观澜艺廊里,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以社会公益教育的形式,为没有正式上过大学、有学习提升需求的社会青年义务授课;夜幕降临,附近的居民齐聚碉楼前的小广场,期待着AR重现百年商埠盛景带他们穿越时空……对传统的守护、对科技的运用、对人本的洞察,重塑着龙华的文化肌理,也拭亮了这座城区的文化“新名片”。

某种意义上,这样的文化,传递的更是一种情感共识。无论是网友为“姥爷”集字打卡的温情互动,还是古墟课堂的灯火,其本质都是对“人”的回应:城市需要美的共鸣,更需要让每个个体找到归属的坐标。

在龙华,无人机为图书馆读者送去咖啡,企业高管为青工开设公益课堂,青年艺术家为久居的城中村画满“哪吒”……这些细节看似微小,却如齿轮间的润滑剂,让工业大区的运转多了一份人文的质感和温度。

撰文:程德坤

【作者】 程德坤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