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消息,重庆市金融学会公布《重庆市经营成果挂钩贷业务操作指南》《重庆市知识产权挂钩贷业务操作指南》两项金融团体标准。这两项标准均为全国首个。
去年,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指导华夏银行重庆分行落地全国首笔“经营成果挂钩贷”“知识产权挂钩贷”。其中,“经营成果挂钩贷”针对技术领先、成长性高的小微型专精特新企业、科创企业的经营特点,设置了经营成果挂钩指标,将贷款利率与企业经营成果表现挂钩,采用利率“前低后高”的灵活计息方式进行弹性定价,平衡了企业利息偿付负担与盈利能力;“知识产权挂钩贷”瞄准专精特新和科技型小微企业特点,将贷款利率与企业知识产权中的发明专利数量挂钩,采取了“前高后低”的灵活计息方式——贷款利率随着企业发明专利数量的增加而降低。
如此一来,既能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平衡企业偿付贷款的压力,又有助于提高企业技术研发的积极性。
在这两种创新业务成功落地的基础上,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会同本地金融机构对业务流程进行再梳理,进一步规范操作指南,确保该业务模式的实用性和可推广性。由此,形成了“经营成果挂钩贷”“知识产权挂钩贷”两项金融团体标准,并由重庆市金融学会率先在国内发布。
两项金融团体标准明确了多维度的标准要素,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经营成果挂钩贷”“知识产权挂钩贷”业务确立了标准化操作框架,将有效提升业务运作的规范性。其中,在基本要求方面,强调了实质性、适用性和有效性的工作原则,构建了配套制度及流程跟踪等协同机制;在服务流程方面,对关键经营成果指标、知识产权数量价值及其成长性认定、动态监测与审查评估等核心流程作出了细化规范;在风险管理方面,针对风险缓释措施、专利状态变动、政策导向调整及违约处置机制等重点领域作出了明确规定。
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两项金融团体标准为推动科技金融实践路径创新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它们的协同实施,将进一步完善重庆科技金融特色服务体系,引导金融机构不断创新科技金融产品,有效对接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与“416”科技创新布局,为重庆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金融支撑。
上游新闻记者 郭欣欣